万年历
您当前的位置 : 临海新闻网 >> 人文 >> 文学
字号:    [打印]

十月涌泉 碧丛丛里万黄金

作者:项玉英  来源:临海新闻网  时间:2023年11月17日

  金秋送爽。这天,我们到达涌泉镇梅砚村时,正好是清晨7时,村庄沐浴在朝阳里,暖洋洋、静悄悄的。几个村民在门口吃着早饭,二三条狗四处转悠着,好奇地瞧着我们,没有嚎叫。

  穿过村落,一片葱绿的田野呈现眼前,真是放眼众山绿、风动橘飘香。一株株橘树绿油油的,叶片间挂满了黄绿色的果实,正是橙黄橘绿时,风景格外迷人。

  我们在橘园里采土样,和橘树亲密接触,在我看来,橘树是有灵性的。我摸摸橘子,一个个圆鼓鼓,煞是可爱;摩挲橘叶,它们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。我置身其中,有种莫名的亲切感。

  一位老阿姨来橘园看自家橘子的生长情况,看到我们在橘园里打土钻取土,问我们是干什么的。我说我们是来普查土壤的,她在自家橘园里转了一圈,回来问我们:有些橘树叶尖发黄是啥原因?她家儿子说可能是土壤里缺少某种微量元素。我拍了照片,咨询了果树方面的同事。同事回复说,可能是前阵子干旱、缺水造成的,影响不大。老阿姨蛮高兴,剪了几个成熟的橘子,硬往我们的口袋里塞。她这温暖劲,让我想起小时候去亲戚家,回家时他们老往我口袋塞零食的情景。

  涌泉镇的橘子以前大都种在田地里,种山上的不多。这几年,随着知名度的提升,家家户户开垦荒坡,把山地开挖出来种橘树。如今,山坡越开越高,橘树都快种到山顶了。一道道橘树梯田,远远望去,一排排整齐排列,每隔一定宽度,有从山脚到山顶的步道,那是橘农们上山劳动的小路。以前橘农就是走在这些小路上,把一袋袋肥料扛上去,把一筐筐的橘子背下来。近年来,科技助农,橘园都铺设了滴灌设施,步道边安装了轨道,化肥、橘子可以通过轨道车运输,橘农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肩挑担扛了。我正感慨着,一辆轨道车载着橘农和橘子“哐当哐当”地从轨道上慢慢滑下来,橘农看上去蛮悠闲,科技赋能让新时代的农民劳动轻松了许多。

  我们在半山坡采样时遇到一位橘农,他正在自家果园里做直播。他用夹杂着涌泉方言的普通话说:“看,这片山坡就是我家的橘园,长在山坡的橘子比长在田里的橘子甜。”他一边说一边摘下一个橘子,在镜头前转动着说:“看,我的橘子个头大小适中,色泽亮丽,纯天然,不打蜡……”

  我们问他今年橘子收成怎么样?他欢喜地看着果园说,橘子今年丰收在望。

  我们说这几株橘子这么大,皮粗糙,那几株橘子个头小、皮光滑,品种不一样吧?

  他说是同一个品种,树龄小的树结的果子少、个头大、皮粗糙,树龄大的树结的果子多、个头小、皮光滑。

  见有些橘子向阳面贴着白纸,我们好奇地问:这是在干啥?

  他说这是为了防晒斑的,还说“顶头杨梅叶下橘”。杨梅多晒太阳更甜,橘子太阳晒多了会被灼伤,有斑点,卖相差。

  近几年,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,涌泉蜜橘已形成“全民带货”的销售态势,像这样自家种橘、线上卖橘的农户全镇有近千家。这让我们意识到,新时代的果农,懂技术、懂销售,智慧着呢!

  据了解,今年涌泉蜜橘丰产,全镇产量约9万吨。“临海一奇,吃橘带皮”。响当当的品牌,让高产的橘子依然供不应求。

  涌泉,一个以“泉”为名、以“橘”闻名的小镇,享有“中国无核蜜橘主产地”的盛名。万亩橘园,春是花香四溢,秋则金果满枝。这里五月“十里香浮雪海”,十月“碧丛丛里万黄金”,美不胜收,是新时代乡村游的好去处。


分享到:
 相关新闻:
 
 微信公众号
  临海新闻
  国内新闻
  国际新闻
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·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·保留所有权利 | 网站简介 | 版权声明 | 刊登广告 | 联系方式 | 网站律师
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| 浙新办[2006]31号 |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:330000800006 | 浙ICP备06040867号 | 法律顾问: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
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:电话:0576-89366753 电子邮箱:lhswgb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