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11月15日是第22个“世界慢阻肺日”。为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认识,加强慢阻肺管理,改善慢阻肺人群健康状况,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3周的周三定为“世界慢阻肺日”,今年的主题为“肺系生命,刻不容缓”,旨在强调早期肺部健康、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。
什么叫慢阻肺?
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,是一种异质性的肺部状态,特征是慢性呼吸系统症状(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咳痰),原因和气道异常(支气管炎、细支气管炎)和/或肺泡(肺气肿)相关,通常表现为持续性、进行性加重的气流阻塞。慢阻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,是仅次于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第三大致死疾病。目前我国有近1亿的慢阻肺患者,严重威胁人民健康。但就在这种情况下,慢阻肺的知晓率却仅仅只有2.6%,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对于慢阻肺这个名词都相当陌生,甚至自己得病了也不自知,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;另外,患者肺功能检查率仅为12%,规范治疗率极低,进一步造成我国慢阻肺防治形势十分严峻。
常见症状有哪些呢?
慢性咳嗽、咳痰和喘息就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,咳嗽、咳痰症状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,而后期则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,严重的慢阻肺还会引起其他疾病,比如肺心病、呼吸衰竭等。好多慢阻肺患者都抽烟,所以他们很容易把慢阻肺引起的咳嗽咳痰归因于抽烟,并不放在心上,从而延误诊治,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。另外,重度慢阻肺患者还常常有乏力、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这些表现。随着疾病的进展,慢阻肺常常迁延不愈、甚至反复急性加重,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、加重经济负担。
除了抽烟的人群,这些人容易患慢阻肺:
1.40岁及以上人群;2.有呼吸困难、慢性咳嗽和(或)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人群、(可疑)慢阻肺人群;3.哮喘、可疑哮喘、气道高反应者;4.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;5.先天性肺发育不良;6.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史等;7.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及厨房油烟等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;8.有慢阻肺家族史者等。
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,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,是慢阻肺诊断的“金标准”。
慢阻肺如何治疗?
1.戒烟:对于慢阻肺患者,戒烟(包括避免二手烟)是最有效、最重要的治疗措施,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开始戒烟,都有利于防止疾病进展;
2.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,慢阻肺有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吸入药物的治疗。正确使用吸入装置,规范用药,可以控制疾病及改善症状,减少急性发作,减少住院次数,降低死亡风险;
3.提高免疫力:加强营养,适度锻炼,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;
4.适度呼吸锻炼,改善呼吸功能:加强呼吸功能锻炼,如进行腹式呼吸、缩唇呼吸、吹气球等,对肺功能有着很好的保护康复作用;
5.家庭氧疗:对于慢阻肺同时伴有慢性呼吸衰竭的这部分患者,推荐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低流量吸氧或佩戴无创呼吸机等治疗,改善呼吸困难及缺氧情况;
6.最后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定期随访,定期复查肺功能,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药物。